Python内置模块
datetime
datetime 是 Python 处理日期和时间的标准库。
获取当前日期和时间
1
2
3
4
5
6
>>>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
>>> now = datetime.now() # 获取当前datetime
>>> print(now)
2015-05-18 16:28:07.198690
>>> print(type(now))
<class 'datetime.datetime'>
[!NOTE] 注意 注意到
datetime
是模块,datetime
模块还包含一个datetime
类,通过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
导入的才是datetime
这个类。
- datetime.now() 返回当前日期和时间,其类型是 datetime
获取指定日期和时间
要指定某个日期和时间,我们直接用参数构造一个 datetime:
1
2
3
4
>>>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
>>> dt = datetime(2015, 4, 19, 12, 20) # 用指定日期时间创建datetime
>>> print(dt)
2015-04-19 12:20:00
datetime 转换为 timestamp
在计算机中,时间实际上是用数字表示的。我们把 1970 年 1 月 1 日 00:00:00 UTC+00:00 时区的时刻称为 epoch time,记为 0(1970 年以前的时间 timestamp 为负数),当前时间就是相对于 epoch time 的秒数,称为timestamp。
[!NOTE] 等价
timestamp = 0 = 1970-1-1 00:00:00 UTC+0:00 对应的北京时间是: timestamp = 0 = 1970-1-1 08:00:00 UTC+8:00
可见 timestamp 的值与时区毫无关系,因为 timestamp 一旦确定,其 UTC 时间就确定了,转换到任意时区的时间也是完全确定的,这就是为什么计算机存储的当前时间是以 timestamp 表示的,因为全球各地的计算机在任意时刻的 timestamp 都是完全相同的(假定时间已校准)。
把一个 datetime 类型转换为 timestamp 只需要简单调用 timestamp() 方法:
1
2
3
4
>>>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
>>> dt = datetime(2015, 4, 19, 12, 20) # 用指定日期时间创建datetime
>>> dt.timestamp() # 把datetime转换为timestamp
1429417200.0
注意 Python 的 timestamp
是一个浮点数,整数位表示秒。
某些编程语言(如 Java 和 JavaScript)的 timestamp 使用整数表示毫秒数,这种情况下只需要把 timestamp 除以 1000 就得到 Python 的浮点表示方法。
timestamp 转换为 datetime
要把 timestamp 转换为 datetime
,使用 datetime
提供的 fromtimestamp()
方法:
1
2
3
4
>>>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
>>> t = 1429417200.0
>>> print(datetime.fromtimestamp(t))
2015-04-19 12:20:00
注意到 timestamp是一个浮点数,它没有时区的概念,而datetime是有时区的
。上述转换是在 timestamp 和本地时间做转换。
本地时间是指当前操作系统设定的时区。
例如北京时区是东 8 区,则本地时间,实际上就是 UTC+8:00 时区的时间:
1
2015-04-19 12:20:00 UTC+8:00
而此刻的格林威治标准时间与北京时间差了 8 小时,也就是 UTC+0:00 时区的时间应该是:
1
2015-04-19 04:20:00 UTC+0:00
timestamp 也可以直接被转换到 UTC 标准时区的时间:
1
2
3
4
5
6
>>>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
>>> t = 1429417200.0
>>> print(datetime.fromtimestamp(t)) # 本地时间
2015-04-19 12:20:00
>>> print(datetime.utcfromtimestamp(t)) # UTC时间
2015-04-19 04:20:00
str 转换为 datetime
把 str 转换为 datetime。转换方法是通过 datetime.strptime()
实现,需要一个日期和时间的格式化字符串:
1
2
3
4
>>>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
>>> cday = datetime.strptime('2015-6-1 18:19:59', '%Y-%m-%d %H:%M:%S')
>>> print(cday)
2015-06-01 18:19:59
字符串 '%Y-%m-%d %H:%M:%S'
规定了日期和时间部分的格式。详细的说明请参考 Python文档。
注意:转换后的 datetime 是没有时区信息的。
datetime 转换为 str
如果已经有了 datetime 对象,要把它格式化为字符串显示给用户,就需要转换为 str,转换方法是通过 strftime() 实现的,同样需要一个日期和时间的格式化字符串:
1
2
3
4
>>>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
>>> now = datetime.now()
>>> print(now.strftime('%a, %b %d %H:%M'))
Mon, May 05 16:28
datetime 加减
对日期和时间进行加减实际上就是把 datetime 往后或往前计算,得到新的 datetime。加减可以直接用 + 和 - 运算符,不过需要导入 timedelta 这个类:
1
2
3
4
5
6
7
8
9
10
>>>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, timedelta
>>> now = datetime.now()
>>> now
datetime.datetime(2015, 5, 18, 16, 57, 3, 540997)
>>> now + timedelta(hours=10)
datetime.datetime(2015, 5, 19, 2, 57, 3, 540997)
>>> now - timedelta(days=1)
datetime.datetime(2015, 5, 17, 16, 57, 3, 540997)
>>> now + timedelta(days=2, hours=12)
datetime.datetime(2015, 5, 21, 4, 57, 3, 540997)
使用 timedelta 你可以很容易地算出前几天和后几天的时刻。
本地时间转换为 UTC 时间
本地时间是指系统设定时区的时间,例如北京时间是 UTC+8:00 时区的时间,而 UTC 时间指 UTC+0:00 时区的时间。
一个 datetime 类型有一个时区属性 tzinfo,但是默认为 None,所以无法区分这个 datetime 到底是哪个时区,除非强行给 datetime 设置一个时区:
1
2
3
4
5
6
7
8
>>>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, timedelta, timezone
>>> tz_utc_8 = timezone(timedelta(hours=8)) # 创建时区UTC+8:00
>>> now = datetime.now()
>>> now
datetime.datetime(2015, 5, 18, 17, 2, 10, 871012)
>>> dt = now.replace(tzinfo=tz_utc_8) # 强制设置为UTC+8:00
>>> dt
datetime.datetime(2015, 5, 18, 17, 2, 10, 871012, tzinfo=datetime.timezone(datetime.timedelta(0, 28800)))
如果系统时区恰好是 UTC+8:00,那么上述代码就是正确的,否则,不能强制设置为 UTC+8:00 时区。
时区转换
可以先通过 utcnow() 拿到当前的 UTC 时间,再转换为任意时区的时间: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# 拿到UTC时间,并强制设置时区为UTC+0:00:
>>> utc_dt = datetime.utcnow().replace(tzinfo=timezone.utc)
>>> print(utc_dt)
2015-05-18 09:05:12.377316+00:00
# astimezone()将转换时区为北京时间:
>>> bj_dt = utc_dt.astimezone(timezone(timedelta(hours=8)))
>>> print(bj_dt)
2015-05-18 17:05:12.377316+08:00
# astimezone()将转换时区为东京时间:
>>> tokyo_dt = utc_dt.astimezone(timezone(timedelta(hours=9)))
>>> print(tokyo_dt)
2015-05-18 18:05:12.377316+09:00
# astimezone()将bj_dt转换时区为东京时间:
>>> tokyo_dt2 = bj_dt.astimezone(timezone(timedelta(hours=9)))
>>> print(tokyo_dt2)
2015-05-18 18:05:12.377316+09:00
时区转换的关键在于,拿到一个 datetime
时,要获知其正确的时区,然后强制设置时区,作为基准时间。
利用带时区的 datetime
,通过 astimezone()
方法,可以转换到任意时区。
注:不是必须从 UTC+0:00 时区转换到其他时区,任何带时区的 datetime
都可以正确转换,例如上述 bj_dt
到 tokyo_dt
的转换。
小结
datetime
表示的时间需要时区信息才能确定一个特定的时间,否则只能视为本地时间。
如果要存储 datetime
,最佳方法是将其转换为 timestamp 再存储,因为 timestamp 的值与时区完全无关。
collections
collections 是 Python 内建的一个集合模块,提供了许多有用的集合类。
常用的工具类:
namedtuple
:命令元组,它是一个类工厂,接受类型的名称和属性列表来创建一个类。deque
:双端队列,是列表的替代实现。Python 中的列表底层是基于数组来实现的,而 deque 底层是双向链表,因此当你需要在头尾添加和删除元素时,deque 会表现出更好的性能,渐近时间复杂度为 $O(1)$。Counter
:dict
的子类,键是元素,值是元素的计数,它的most_common()
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出现频率最高的元素。Counter
和dict
的继承关系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,按照 CARP 原则,Counter
跟dict
的关系应该设计为关联关系更为合理。OrderedDict
:dict
的子类,它记录了键值对插入的顺序,看起来既有字典的行为,也有链表的行为。defaultdict
:类似于字典类型,但是可以通过默认的工厂函数来获得键对应的默认值,相比字典中的setdefault()
方法,这种做法更加高效。
namedtuple
tuple 可以表示不变集合;namedtuple 是一个函数,它用来创建一个自定义的 tuple 对象,并且规定了 tuple 元素的个数,并可以用属性而不是索引来引用 tuple 的某个元素。这样一来,我们用 namedtuple 可以很方便地定义一种数据类型,它具备 tuple 的不变性,又可以根据属性来引用,使用十分方便。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>>>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namedtuple
>>> Point = namedtuple('Point', ['x', 'y'])
>>> p = Point(1, 2)
>>> p.x
1
>>> p.y
2
>>> isinstance(p, Point)
True
>>> isinstance(p, tuple)
True
deque
使用 list 存储数据时,按索引访问元素很快,但是插入和删除元素就很慢了,因为 list 是线性存储,数据量大的时候,插入和删除效率很低。
deque 是为了高效实现插入和删除操作的双向列表,适合用于队列和栈:
1
2
3
4
5
6
>>>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
>>> q = deque(['a', 'b', 'c'])
>>> q.append('x')
>>> q.appendleft('y')
>>> q
deque(['y', 'a', 'b', 'c', 'x'])
deque 除了实现 list 的 append() 和 pop() 外,还支持 appendleft() 和 popleft(),这样就可以非常高效地往头部添加或删除元素。
defaultdict
使用 dict 时,如果引用的 Key 不存在,就会抛出 KeyError。如果希望 key 不存在时,返回一个默认值,就可以用 defaultdict
1
2
3
4
5
6
7
>>>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
>>> dd = defaultdict(lambda: 'N/A')
>>> dd['key1'] = 'abc'
>>> dd['key1'] # key1存在
'abc'
>>> dd['key2'] # key2不存在,返回默认值
'N/A'
OrderedDict
使用 dict 时,Key 是无序的。在对 dict 做迭代时,我们无法确定 Key 的顺序。
如果要保持 Key 的顺序,可以用 OrderedDict:
- OrderedDict 的 Key 会按照插入的顺序排列,不是 Key 本身排序:
- OrderedDict 可以实现一个 FIFO(先进先出)的 dict,当容量超出限制时,先删除最早添加的 Key:
ChainMap
ChainMap
可以把一组 dict
串起来并组成一个逻辑上的 dict
。ChainMap
本身也是一个 dict,但是查找的时候,会按照顺序在内部的 dict 依次查找。
什么时候使用 ChainMap
最合适?举个例子:应用程序往往都需要传入参数,参数可以通过命令行传入,可以通过环境变量传入,还可以有默认参数。我们可以用 ChainMap
实现参数的优先级查找,即先查命令行参数,如果没有传入,再查环境变量,如果没有,就使用默认参数。
Counter
Counter 是一个简单的计数器,Counter 实际上也是 dict 的一个子类,
argparse
Python 内置的 sys.argv 保存了完整的参数列表,我们可以从中解析出需要的参数:
base64
struct
Python 提供了一个 struct 模块来解决 bytes 和其他二进制数据类型的转换。
struct 的 pack 函数把任意数据类型变成 bytes:
hashlib
Python 的 hashlib 提供了常见的摘要算法,如 MD5,SHA1 等等。
hmac
Python 自带的 hmac 模块实现了标准的 Hmac 算法
itertools
Python 的内建模块 itertools 提供了非常有用的用于操作迭代对象的函数。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"""
迭代工具模块
"""
import itertools
# 产生ABCD的全排列
itertools.permutations('ABCD')
# 产生ABCDE的五选三组合
itertools.combinations('ABCDE', 3)
# 产生ABCD和123的笛卡尔积
itertools.product('ABCD', '123')
# 产生ABC的无限循环序列
itertools.cycle(('A', 'B', 'C'))
contextlib
urllib
urllib 提供了一系列用于操作 URL 的功能。